全面依法治国,是关系14亿多人民切身利益的宏伟工程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,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。 “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、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,必须把体现人民利益、反映人民愿望、维护人民权益、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,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,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、每一个执法决定、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。”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》中的这段话,指明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所归,揭示法治中国迈步前行的力量源泉。 依法治之力,保障人民权益、守护和谐安宁—— 进入新时代,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,已经不是有没有,而是好不好、管用不管用、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。 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,刑法更有力惩治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各类犯罪,行政诉讼法让“民告官”更有底气……党的十八大以来,一部部更具针对性、有效性、可操作性的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完善,不断织密保障亿万百姓美好生活的“法网”。 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:“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,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,树立辩证思维和全局观念,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”。 公安机关加大力度打击电信网络诈骗,2021年6月至11月发案数连续同比下降;检察机关从严追诉网络诽谤、侮辱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,2021年起诉3436人;人民法院2021年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6002件,维护老百姓“舌尖上的安全”…… 规范人脸识别,让公众不再为“脸面”担忧;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,让城乡更安宁、群众更安乐;重拳出击惩治“饭圈”乱象,营造清朗网络空间……聚焦“急难愁盼”、办好“关键小事”,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。 循法治之势,人们生活正在悄然变化—— 今天,人们只用一部手机就可起诉立案、在线开庭,“云办案”、“指尖诉讼”走进现实。 “要坚持司法为民,改进司法工作作风,通过热情服务,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”。 曾经的“门难进”、“脸难看”变成“有案必立、有诉必理”,曾经办事“跑断腿”变成“异地执行”、“一网通办”……党的十八大以来,司法执法机关从让老百姓满意的事情做起,从老百姓不满意的事情改起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、对法治的信心。 一组组数据,让人直接触摸法治建设“获得感”: ——公安交通管理2021年推行12项便利措施惠及2亿人次,减少群众企业办事费用20多亿元。 ——检察机关2019年至2021年收到的279万件信访均在7日内告知“已收到、谁在办”,3个月内办理情况答复率超过90%。 ——全国法院2021年在线调解纠纷突破1000万件,平均每分钟51件成功化解在诉前。 ——全国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截至今年2月底达到约57万个。
区域型、社区型商业项目受欢迎,体验式消费获青睐 房企加码深圳商业地产项目 深圳的商业地产项目实现...
是“时势造英雄”还是“英雄造时势”,这个争辩了许久,也没有确切的答案,但可以肯定的是,不管哪一边影响...
□ 统计部门不会把待售房屋的价格纳入统计范围,同时在价格指数计算中,不同类型的住宅权重不同,权重大的...
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,部分数据较上月回落,专家:延续总体平稳态势7月经济数据出炉 房地产市...
在八一建军节之际,为帮扶困难退役军人,尊崇关爱功臣,某某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某某退役军人关爱基...
根据《指引》,社区慈善基金是指在某某省依托慈善组织设立运行的、用于支持特定社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专项...
copyright © 2024 中黎法律咨询(北京)有限公司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:京ICP备2024073722号-1